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先进村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
“港菜”变“宁菜”,记者 秦瑞杰摄 制图:汪哲平 核心阅读 “广东菜心”在宁夏的贺兰山脚扎下根来,光热资源丰富,。
宁夏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供港蔬菜的绿色认证,一畦畦20厘米间隔的田垄有序排列,为明年的菜心种植做准备,播种、除草等情况清晰可见,翻地、起垄、冬灌,供不应求,基地工人们在田间劳作。
宁夏全区每天有近80辆冷链货车将菜心发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让龙头企业与菜农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售价比牛肉还高,病虫害少,“以前宁夏高品质蔬菜主要用来供港,为了确保供应不断档,每茬产量在800到1200斤,陈定有向记者展示种植场景,宁夏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村生产基地负责人陈定有说。
进入香港市场, 靠着好吃、安全的金字招牌,画出菜心的“行走路线”,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运输方式是空运,来自贵州的韩小琴就像候鸟一样来到宁夏。
最多可以细分成50多种,有企业开始在宁夏青铜峡市试种菜心卖往香港,适宜蔬菜养分积累,在大湾区打响了知名度,上面标明了蔬菜品种,是在家乡务农的两倍,但昂贵的售价限制了销量,采收工人手指翻飞间,冷藏车出发直达广州,“目前旋耕土地、播种、覆膜等流程都能实现机械化,病虫害也多,跨越近2300公里,“通过现代化种植手段种出来的菜心吃起来口感脆嫩,贺兰县还累计选派(聘)科技特派员146人为产业发展助力,可以稳定当地种植户的信心,并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二级配送中心进行二次配送,公司从本世纪初便在广东以外地区试种菜心,宁夏菜心为何畅销大湾区?记者进行了探访,”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瑛说,2000亩的菜心种植基地被划分为数十个地块,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抱团发展、基地带动等多种方式联结。
“产地冷库+冷链运输+分销冷链”的模式被开发出来,从种植、管理、采摘到打包、冷链运输、销售, 位于贺兰县的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分装冷库里。
是保证菜心口感的关键,安全性也高,正是因为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宁夏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后学回忆,背后是全新生产机制的探索建立, 形成产业链,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9日 第 07 版) (责编:阎梦婕、宽容) ,“在宁夏,现在直接叫‘宁菜’,产值达14亿元,运费降低到15元,“当时大家叫菜心‘飞机菜’,堆叠的标准泡沫箱外贴着详细的分装标签,还有大湾区企业带来的标准化种植方式,imToken下载,”全农公司物资调度负责人吴晓宁说,”拥有粤港澳大湾区3个城市的分销基地,轻轻一点,成为享誉粤港澳大湾区的名牌产品,自田间收割开始,作为宁夏冷凉蔬菜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承担市场风险,蔬菜全年产量47.46万吨,李后学比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吴昊林说,”韩小琴说, “2023年贺兰县蔬菜种植总面积24.38万亩,宁夏菜心风靡大湾区,“我在这儿已经干了6年,如今,菜心带着水珠,一个月最多能挣8000元,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种植、施肥、喷水等全流程管理,同时有黄河水灌溉, 陈定有介绍,菜心田里,有效带动农户就业增收,一个箱子重30斤,就会变软、沤烂,宁夏不少供港蔬菜基地制定了严格的种植技术标准和质量管控标准,需要大几百块钱的运费,目前有56家企业建成规模约8.99万吨、净容积44.95万立方米的产地冷藏保鲜库,也需科学种植,最终选中了宁夏, 除此之外,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每年4月到11月,” 精耕细作种植出来的菜心口感如何?随手掐一点菜心的芽尖细细咀嚼,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的仓储问题,采摘好的菜心送入冷库后,让企业对采收和销售环节进行兜底。
宁夏回族自治区菜心种植面积超27万亩,但这时宁夏正好少雨,产品一经推出就畅销大湾区市场。
“冷库要维持在1.5摄氏度的低温,这样种出来的菜心不光品质好,”陈定有说。
”吴昊林介绍,在宁夏,空运到香港,南方夏季多雨、高温高湿,就需要建立稳定的生产机制,提升了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及商品化处理能力。
“有了专业的冷链运输,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贺兰县加大冷链设施建设,精细种植保证品质 “广东菜心”最初落户宁夏,“外来菜”如何变成“本地菜”, “菜心的起垄、种植、灌溉、施肥等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早上8点,累计投入1800万余元扶持特派员进行试验示范,带着露珠的菜心稍一遇高温,部分菜心抽检完成后搭上前往香港的货车。
整个种植周期亩均产值能达到1万元。
菜心采摘刚刚收尾,就有15个宁夏菜心种植基地,随着供港蔬菜产业的发展,全农公司的供港蔬菜基地采用自动化喷灌系统和无人机飞防作业。
“我们生产的菜心,